Second slide
必威

南强学术第1133讲“多学科视角下的汉藏语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系列讲座之“欧亚大陆史前农业发展与跨大陆交流”顺利举行

2022年07月01日  点击:[]

2022年6月24日下午,必威、人类学研究所邀请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广辉先生做客南强学术讲座。董教授带来了“欧亚大陆史前农业发展与跨大陆交流”的精彩讲座,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厦大群贤和腾讯会议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直播,有来自复旦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400余人线上参加。

董广辉,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课题、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项目,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参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基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2015年至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PNAS、Nature Plants、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等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出版专著1部,部分成果入选201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艺术与人文)榜单,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刘东生青年地球科学家奖等荣誉。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人类演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人类世研究分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大学“西北及中亚环境考古中心”主任。


董广辉教授的精彩分享


董广辉教授的讲座从人类演化历史研究中的三大“起源”问题开始,引出农业革命及农牧业发展扩散为文明起源奠定根基,再结合骨骼碳氮同位素分析等方法,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动植物驯化及传播情况:用植硅体方法研究中国南方水稻起源和开始驯化时间,目前发现水稻约1万年前在长江下游开始驯化;中国北方粟黍驯化也在距今1万年前已开始,且约5500年前逐步强化,在新石器晚期粟黍农业在中国北方成为生业方式主导。董教授接着阐释了农业跨大陆东西向及南北向交流的路线及特征,并详细解释这些交流深刻影响了欧亚大陆人类生业方式空间格局,还探讨了史前跨大陆交流重大事件的驱动因素如气候变化等,指出农业起源及其全球扩散历史是学术界关注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

在讨论环节,王传超教授首先总结了董广辉教授的讲座内容,然后就食物结构体现的性别差异是否为阶级差异提出讨论,随后线上观众踊跃发言,积极提问,例如“5000年前粟黍农业的传播是人群交流抑或是单纯技术传播”、“如何界定动植物的驯化,究竟是人为因素造成还是自我进化”等,董教授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认真解答,并表示很高兴与大家交流探讨,共同促进研究的推进。

本次讲座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学科视角下的汉藏语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的系列讲座之一。董广辉教授本场讲座从研究前沿出发,内容丰富详实,广受好评,并且与师生广泛讨论,深化了大家对欧亚大陆史前农业发展与跨大陆交流的认识。


撰稿人:沈曲

图源:沈曲

编辑:吴慧

审定:毛毛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82号厦门大学曾呈奎楼B栋二楼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必威公众号

© 2019 版权所有 :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