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9日下午,必威、人类学研究所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宏开先生做客南强学术讲座。孙先生带来了“汉藏语系的分类及其依据”的精彩讲座,必威、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厦大群贤和腾讯会议进行了直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300人参与了线上会议,近千人观看了直播。
孙宏开教授的精彩分享
我院王传超老师主持
孙宏开先生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从事语言研究60余载,他曾登上苗岭,翻越岷山、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和喜马拉雅山,几乎走遍了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高山峡谷,与少数民族同胞同吃同住,实地调查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时间累计超过150个月,调查记录了30多种汉藏语系语言。孙先生多年来潜心汉藏语系历史比较研究,曾主持或参与3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地区)合作项目,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语言规划、语言政策和濒危语言保护方面的重要活动,在国内外出版专著29种,发表论文300多篇。
孙宏开先生在讲座中首先阐述了东亚语言、汉藏语系研究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东亚语言分类的缘起,随后从汉藏语系的分类研究起源入手,简要梳理并评述了国内外语言学界对汉藏语系的主要分类情况,并基于前人研究讨论了语言分类的依据,分享了他对汉藏语系分类方法的观点,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汉藏语系中的同源关系,指出历史遗存和共享创新可以被认为是语言分类的依据。就汉藏语系的语音演变而言,孙先生认为在300多种汉藏语中,尽管有些同源词的语音形式差别非常大,但是依旧可以整理出清晰的语音对应规律,该观察得到美国学者白一平、法国学者沙加尔的肯定与支持。
在互动环节,在线师生们踊跃发言提问。厦门大学邓晓华教授首先发言,高度评价了孙老师的讲座具有启发性,从中受益颇多。随后,来自其他高校的师生也提出了未来汉藏语研究趋势、汉藏语系中是否存在元音和谐现象、语言调查的条件等问题,孙老师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严谨的回答。就开展方言田野调查需要注意的事项:孙老师认为研究者应掌握国际音标和听音、记音能力,把基本功打扎实,做未知语言的调查,首先要摸清楚周边语言的情况,同时多参考前人对相近语言的研究成果,做到心中有底。此外,孙先生还向年轻学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鼓励大家多关注川西地区、藏彝走廊的语言,以及保存原始汉藏语特点比较多的语言,进一步推动汉藏语系的研究。
本次讲座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学科视角下的汉藏语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的系列讲座之一。整场讲座气氛热烈,孙宏开先生的讲座以及后续师生的互动讨论让听众对汉藏语系的分类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撰稿:杨文姣
图源:杨文姣
编辑:吴慧
审定: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