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slide
必威

我院王传超教授论文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

2019年07月26日  点击:[]

7月25日,我院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合作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发表题为“Ancient genomes reveal Yamnaya-related ancestry and a potential source of Indo-European speakers in Iron Age Tiansha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距今2200年前天山北麓石人子沟遗址古人群的遗传源流,为印欧语系和印欧语人群的扩散历史和路径提供了关键证据。《Current Biology》是Cell出版集团旗下的著名刊物,属于JCR一区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9.193。

中国西北地区自古以来是欧亚大陆人群的融汇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欧亚大陆人群迁徙和演化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石人子沟遗址(又称东黑沟遗址)位于中国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的东天山北麓,该遗址是集墓葬、居址和岩画于一体的超大型聚落。遗址范围内包涵青铜时代至清代的多种遗存,其中以早期游牧文化遗存为主,有着密度高、数量多和属性复杂等特点,罕见于欧亚草原东部,荣获中国“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称号,引起中国内外欧亚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该遗址的人群来源仍不清楚。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合作,成功做出了取自2200年前铁器时代新疆石人子沟遗址的10例古人全基因组数据,发现石人子沟古人是典型的混合人群,其一部分祖源成分主要来自于东北亚地区,而另一部分主要是来自阿凡纳谢沃(Afanasievo)、颜那亚(Yamnaya)等青铜时代早期欧亚草原游牧人群。这对理解吐火罗语人群的起源和迁徙有着重要意义。吐火罗语是印欧语系下的一个已经消亡的早期分支语言,在公元6~8世纪流行于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由石人子沟的古DNA证据来看,吐火罗语人群也有可能是随着青铜时代早期欧亚草原游牧人群的东扩来到中国新疆地区的。

该研究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8000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052)、厦门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国民族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X21233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ZK11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1040,41472024)的资助。

王传超教授致力于通过古人类DNA与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的交叉研究来解析古今族群的起源、迁徙、演化和混合过程。自2017年9月入职以来,王传超教授通过在国际重要期刊持续发表一系列研究成果来助力一流学科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王传超教授以厦门大学为署名单位已在SCI和SSCI期刊、人文社科最优期刊上发表论文22篇,其中包括1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1篇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1篇以通讯作者发表在法医学JCR一区期刊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Genetics上,6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发表在SSCI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和Annals of Human Biology上,4篇以共同作者发表在世界顶尖期刊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

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9)30771-7

联系我们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82号厦门大学曾呈奎楼B栋二楼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必威公众号

© 2019 版权所有 :必威·BETWAY(西汉姆联)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