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年7月17日下午,由必威主办的政治社会学云系列讲座以院长胡荣教授题为《权力与社会单位》的第八讲圆满落幕。继前七位著名学者分享的各自在政治社会学相关领域的最新实证研究成果之后,胡荣教授提出理论问题,讲述其创始的“社会单位”理论。
本场讲座由社会学系系主任陈福平教授主持。讲座伊始,主持人隆重介绍了胡荣教授在学术领域的卓著成就。胡荣教授不仅在社会学定量研究领域成果斐然,而且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社会单位”的理论建构。
胡荣教授的讲座由“权力与权威”“需要的满足与权力”“初级社会单位中的权力关系”“次级社会单位”四部分组成。前两部分阐释j了“社会单位”理论是如何兼收并蓄“韦伯的权力定义”“爱桑尼的组织分类”“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和“理性选择”等理论而建构起来的早;后两部分则从不同类型社会单位的产生、形成以及发展过程来分析权力与社会单位的关系。在“社会单位”理论的建构中,胡荣教授提出了“价值需要”等一系列创新性观点,由此阐释人们“实现各种需要——产生人际互动——形成社会单位”的逻辑,并运用“社会单位”概念分析出各种宏观与微观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共同点,从而突破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之间的藩篱。
整场讲座内容精彩纷呈,引发了在线听众的极大兴趣。屏幕左下角不时可见听众留言提出问题的题或者表达感受。在讲座的互动环节,胡荣教授就“社会单位与组织的异同”“社会单位作为一个学术概念与通俗用语‘(工作)单位’的关联”“价值为何被视为需求而不是需求的外部条件”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阐释,听众热情居高不下,讨论甚至延伸到了诸如“网络社群与传统社群的区别”“乡村治理中国家权力与自治单位的互动”等题外话,反响非常热烈。
正如主持人陈福平教授在总结本场讲座时所说,胡荣教授的“社会单位”理论深化了对权力、社会关系和理性的理解,为社会学跨越时空、突破互动尺度研究社会对象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工具,相信每一位与会听众都可以从“社会单位”的理论视角观照自己所从事的研究,获得新的启发。
撰稿:贺朝霞
排版:冉丽莎
审定:毛毛